個人或者組織若自始至終無競爭優勢時,則其必為失敗者。失敗者總是傷痕累累的;古代羅馬哲學家西尼克(Seneca)曾說(註63):「凡傷你者非強即弱。若是弱者,饒了他;若是強者,饒了自己吧!」
個人或組織在過去有競爭優勢而現在自動或被迫去除競爭優勢者,意味現在沒有競爭優勢。其現在既沒有競爭優勢又不力圖振作,那麼在未來很有可能仍然沒有競爭優勢。通常,現在或未來沒有「競爭優勢」的個人或組織將會害怕競爭與逃避競爭。
個人或者組織若過去有競爭優勢但現在或未來無競爭優勢,則「罪」有應得,因為:(一)其名號已被改稱為災難;(二)其走到那裡就矮到那裡;(三)一旦市場的領導者打一個噴嚏時,其很可能馬上感染病毒;(四)其達績奪標的遠景如同海市蜃樓(即可望而不可及);(五)其現在所擁有的資源都將逐漸化為烏有;(六)其鐵定會被迫走上無言的悲慘結局;以及/或者(七)其前後總結下來可能有N個成功,但至少會有N+1個失敗;不幸地,失敗是最後來訪的殺手。
個人或者組織若現在或未來無競爭優勢時,則明顯處於弱勢狀態。這不僅證實過去所耗之各項資源、所利用之各種機會、所迴避之各類威脅、所制定之各樣策略、所編製之各式計畫、以及所採行之各方執行力皆已付諸東流。
個人或者組織若現在或未來無競爭優勢,則其:(一)不僅基業難以長青,而且易受欺凌脅迫;(二)不僅出師非常不利,而且往往鎩羽而歸;(三)成功之門是緊閉的,但失敗之門是敞開的;以及或者(四)不論「硬闖」與否,最後必將「淹死」在激烈競爭之海的浪潮之中。現在再以實例喻之如下所示:
例一、在清初作家孔尚任(孔子第64代孙)《桃花扇.哀江南》中有這麼一段敘述:「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在《桃花扇.哀江南》中的他為甚麼會如此大起大落?無其他原因,唯競爭優勢之增長、變化、與消滅而已。
例二、現在失勢的猴王或獅王,只好落寞地遠離這塊它曾經稱雄作霸與作威作福的地盤,並且拱手讓出心愛的母獅與嗷嗷待哺的後代。
例三、被切去鰭的鯊魚,已完全被去威除勢,此時不如一條優游自在的小魚;該鯊魚只能眼睜睜靜靜地等待死亡;它的魚腮衰弱地一張一合,好像在禱告,但是神明或上帝不會聽見的。
許多個人或組織現階段失敗的遠因固然有很多,例如:忽略客戶的需要、疏與供應商聯絡、不察競爭者已遙遙領先、違反政府的法規、以及浪費自己的資源等等;然而,其失敗的主要近因一定是:其未能創造多元持續性的競爭優勢。例如,若松義人(Yoshihito Wakamatsu)與近藤哲夫(Tetsuo Kondo)在所著《豐田智慧》書中說(註64):「企業的營運狀況隨匯率的波動而起浮不定,那麼不必浪費時間去討論這種企業。」若這種企業的產品受匯率波動的影響首先在價格方面就沒有競爭優勢時,那麼這種企業在其他方面也難有各種形態的競爭優勢。
若多元強勁的競爭優勢失勢或優勢不再,則個人或組織將面臨「落花流水春去也」的不妙境況。利契菲爾德(Richfield)說(註65):「一個人只有等到垂死之際,才會瞭解時間的重要性。每個人最雄厚的資產,就在於他還擁有具生產力的歲月。」如果他的生產力不具有競爭優勢時,那麼他的生產力就不最具市場價值了。
市場的次序完全由競爭優勢者所掌控。當競爭者的數目變淂越來越多時;那麼其競爭優勢若不力圖振作時就會變淂越來越少或者趨近於零。個人或組織若現在或未來沒有競爭優勢,那麼自然達不到目標,只好退出這個市場,甚至永遠銷聲匿迹。
總之,若個人或組織現在或未來有競爭優勢,且精益求精,則其將佔上風並「打遍天下無敵手」,於是人鬼神皆彼此競相走告。
(節錄自許詩玉博士《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