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9日 星期四

吾人須雕塑成自有名牌

吾人若想成為上述那種「名牌的真主人」,那就得先經過那種人觀念與作為模型的嚴格訓練;否則,吾人至終老一生時必然仍乏善可陳,而落於平庸之徒。有句佚名的名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可以說明嚴格歷練的重要。

對於如何把我們自己的言談、舉止、以及志業雕塑成自有品牌一事,吾人宜當始於嚴於律己,並且時常再三反思、黽勉惕勵、並不斷改進。

吾人只要一心一意地多讀好書、多交良師益友、與多做善事傑作,那麼當時間慢慢地過去,吾人定會迅速地達成自有品牌的目標。

若不讀智慧書、不為智慧人、以及不做智慧事,則功、名、利、祿、盈、勝、與幸福不但會自動向吾人提前說聲bye-bye(再見了),而且會向吾人做最後淒美又遺憾的回眸!

功、名、利、祿、盈、勝、或幸福不是一蹴即至的;其雖高難攀,但有心人總有機會可以青雲直上而獲取之。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Abraham Lincoln)說(註7):「我只要讀書,讓自己準備好,有朝一日機會就會上門。」

由上看來,「藉讀書而成為才德賢能之士」應是吾人自立、自強、自富、與自豪的重要渠道之一。台灣俗語說:「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牽成(獲得貴人提拔)、五讀書。」讀書的確是重要的而且不可須臾或缺的。

讀書可以使人生智變巧。中國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與文學家劉向(Liu, Hsiang)也說(註8):「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劉向之言意指書中之知識猶如醫藥原料;人若其用心善讀它、慎思它、明辨它、並內化為自己的智慧,則其必漸遠離愚昧而日益精明。難怪世間有此一說:「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我補充說一句:「貴者因書而雅,賤者因書而善。」

書籍是傳世寶物與禮物,也是生活的必需品。 愛迪生 (Thomas Alva Edison)說(註9):「書籍是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世代相傳,更是給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禮物。」因此,各種書籍應予充分地與妥善地利用。

書籍既是媒介物,也是各種文明、進步、與昌盛的象徵。威爾遜(Wilson)說(註10):「書籍是通過心靈觀察世界的視窗。

住宅裏沒有書,猶如房間沒有窗戶。」西塞羅(Marcus Tullius Cicero)也說(註11):「沒有書籍的屋子,就像沒有靈魂的軀體。」

因為沒有脫貧致富的知識、遠識、膽識、或常識,所以那種人只好時常看看電視來消磨時間!美國著名哲學家與演說家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說(註12):「走進成功人士家中,最先看到的就是滿櫃的藏書,愈富有的人房子愈大,藏書也愈多。而走進貧窮人家,最先看到的卻是他們能力所能買得起的最大的電視!」

既然書籍是知識的載體之一,那麼吾人必須藉「閱讀」以獲取書上的知識,終至轉化成智慧的力量。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說(註13):「閱讀就是借別人的頭腦替自己的頭腦思考。」美國成功學作家希爾(Napoleon Hill)也說(註14):「從人的思想中挖到的金礦,多於從地下挖到的金礦。」

凡是想使自己成為「名牌中的名牌」的智慧人,平常必須讀好而有用的書。哲學家亞里斯提卜斯(Aristippus) 說(註15):「能夠攝取必要營養的人要比吃得多的人更健康;同樣地,真正的學者往往不是讀了很多書的人,而是讀了有用的書的人。」

古今中外能讀而不讀好書的人會有傑出的表現嗎?這個答案往往是否定的。美國偉大的文學家馬克.釷溫(Mark Twain) 也說(註16):「能讀而不讀好書的人不優於那些無法讀好書的人。」高希均博士也說(註17):「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好書絕緣的那一刻。」

究竟何種書堪稱為好而有用之書?《小婦人》一書之作者美國人阿爾考特(Louisa May Alcott)說(註18):「開卷時有所期望,掩卷時有所收獲,此堪稱為書。」《功成名就利厚福大優勢學》便是當今世界上至為有用的智慧導生書(wisdom-generating book)。

(摘自許詩玉博士著《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