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7日 星期六

豈可物化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

作者:許詩玉博士

在企業內部資源的諸多優點之中,固然以人員優點(people advantage)為首要,但是此首要的人員優點只是最重要的資源而已,但絕非最重要的資產,因為人貴為資產的創造者,但永不賤為資產。“資產的定義”為何?

資產就是指個人或企業擁有具有交換價值或使用價值的財物或權利;簡言之,資產就是有價值的東西。例如:現金具有交換價值,生財器具具有使用價值,專利權具有使用價值的權利。

很多人對“資產的定義”不求甚解,甚至亂說一通,以致留下笑柄;其餘的人聽了照本宣科就成鸚鵡,也不知羞赧。眾口鑠金的結果就積非成是;此現象最為可怕。因此,謬誤應及早剷除,以免遺害萬年。

人一旦淪落賤為資產時,人從此被物化了。例如某男人說:“女人是花瓶。”大多數的女人聽了此話就自然不高興或怒火中燒,因為她們被當作花瓶般的被物化了、被賤化了、或被矮化了。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為本位,而根本不物化任何人;任何產、官、學界以及其他的人不可口口聲聲自稱主張“人本管理”,卻從口物化別人。例如,若甲男人對其老婆說:“你是一支花。”顯然其老婆被物化為是一支花。若乙男人對其老婆說:“你美麗如花。”顯然其老婆沒有被物化為是一支花,反而被譽為美麗如花的女人。美麗如花的女人顯然是被當人對待,而其老公確實發揮“人本精神”;至於甲男人就等而下之了,我們不談其也罷!

下面是我論證本文的實例:

例如,彼得 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國際公法博士說(注1):“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當他說出此話之後,產、官、學界的人像鸚鵡學話(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跟著以訛傳訛地說;他們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他。

眾人皆睡,斯人亦半夢半醒地蘇醒過來;他就是曾獲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傑出教學獎、著名的管理專家、及暢銷書作家柯林斯(Jim Collins)。他在2001年著有《Good to Great –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一書;他對“員工是你最重要資產”這句話不以為然,於是他在該書中特別說(注2):“企業界有句老生常談:’員工是你最重要資產。’這句話其實說得不對,員工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適合的人才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

源頭一濁,其下就混沌不清;因此,凡事得正本清源。當道理不清、人情不順、或法制不明時,那麼人、事、時、地、物、數、質、為何(why)、與如何(how)等等的要素,就會產生自我矛盾與一籌莫展而陷入膠著狀態或困域絕境。

其實上述柯林斯(Jim Collins)所說的那句話(適合的人才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顯然是受到杜拉克所說“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 ”之言的影響。

人非聖賢,亦非萬能;尤其其在跨專業領域的術語詮釋方面,時而會犯下不可原諒或無可彌補的錯誤。當然,作為一個現代文明人不要道聼塗説,更不要不問對錯或不辨是非就以訛傳訛說:“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或說“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作為一個高級知識份子,對於時下不正確的觀念或說法,應有勇氣與正義去撥亂反正。
關於上述杜拉克所說“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以及柯林斯(Jim Collins)所說“適合的人才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其實他們說得一點也不對。

我主張;適合的人才或不適合的人才都不是任何企業機構最重要的資產,人也不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因為:
(一)員工是獨立的個體,而且有自由的意志;他們的身份與地位一點也不合乎上述「資產的定義」。
(二)員工寧貴為企業資產的創造者,但永不賤為企業的資產。
(三)適合某一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是該企業的人才,也才是該企業的人員優點,但絕對不是該企業的資產。
(四)不適合某一企業所需要的人,不是該企業的人才;因為他們會消費企業的資源,所以他們是該企業的缺點;缺點是公司之負擔,但絕對非公司之負債。
(五)員工是人,但非東西;若員工是資產,則員工是東西。員工一旦是東西,其就被物化了、被賤化了、或被矮化了;此時,大家奢談“人本精神”與“勞工神聖”究竟有何意義與利益?

很多員工迄今仍渾然不知被這句話(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物化了、賤化了、或矮化了,而且還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就是企業機構最重要的資產。現代文明人千萬勿灌或被灌此迷湯。

如果員工是最重要的資產,試問企業機構于每次分紅時有無把“獅子最好的那一份(lion’s share)”奉獻給員工?答案:當然是沒有,而是業主或股東們先拿走了“獅子最好的那一份”。其手中緊握住獅子最好的那一份才是最重要的;此時,沒有業主或股東會記得說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如果員工是最重要的資產,為何企業機構於每次提供產品時總是提供最高的價值給目標客戶?員工從來沒有享用過次高的價值。業主早就耿耿於懷:不滿意的員工會氣走所有的客戶;然而,業主早就忘記:先有滿意的員工,才有滿意的客戶。

作者早就倡言:“今日已是智慧型的經濟社會,而非知識型的經濟社會。”今後,與其胡亂說“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倒不如誠心誠意地說“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創造者或員工是企業最需要的智慧工作者”。換言之,員工既是智慧價值提供者,也是企業資產的最大創造者,但員工絕非若干不明究理人士所謂的資產。像這樣激勵企業內各個層級人才,方能使其發揮其人員優點,貢獻其心智與才能,從而對人類智慧型經濟社會提供至為有用的服務。當員工不再被物化與矮化時,那麼“人本管理”才有可能起步走。

“人本管理”務必回歸到“競爭優勢管理(Competitive Advantage Management; CAM”。唯有這個企業內各個層級人才以經濟原則,使用各種管理的藝術與科學,利用內部各項資源,並且源源不斷所創造出與維持住之“多元的、強勁的、與持續的競爭優勢”才是這個企業最重要的能力,因為它能進一步為企業機構創造有形的資產與無形的資產。

總之,在任何企業組織中,員工寧貴為企業最重的資產創造者,但永不被賤為企業的資產。所以,對於上述杜拉克所說“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我不會跟著照說,我會創新地說:“人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創造者”;至今柯林斯(Jim Collins)所說“適合的人才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我也不會跟著照說,我會創意地說:“適合的人才才是你最重要的資產創造者”。(完)

注1:陳秀玲譯(Peter Drucker著)2001 克拉克精選:個人篇。臺北:天下文化
注2:齊若蘭譯,20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