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亮麗又有名氣的品牌產品,代表著產品的高品質辨識度、象徵著產品的高格調、以及附帶著產品責任的保證。簡言之,品牌所代表的就是消費者所願意接受的價值,一個有優秀差異性(superior differentiation) 的價值。
價值是多元的。價值有主觀價值與客觀價值之別。例一:哈佛大學畢業生、Batterymarch Financial Management 公司董事長、及投資經理人李巴倫(Dean LeBaron)說(註3)︰「價值就如美麗一般,存在旁觀者的眼裡。」這種存在旁觀者的價值就是客觀的價值。例二:許詩玉博士說︰「價值就如自尊與自信一般,存在當事者的心裏。」這種存在當事者的價值就是主觀的價值。
在今天的經濟社會裏,凡能為利益關係人帶來諸多的福祉,才是真正的價值力與貢獻力之泉源。美國著名哲學家與演說家皮爾(Norman Vincent Peale)在其所著《你是什麼態度(What Is Your Attitude?)》一書說(註4):「有價值的知識才能增加成就別人的能力。許多課堂裏教的知識絕對都是真理,卻在多數情況下無用武之地,因為無法轉換成別人願意花錢來買的某種價值。」別人願意花錢來買的品牌產品至少具有產品的設計以及/或者製作的品質價值。
一個企業若全部購用他人品牌的資材、全部僱用名校的品牌學生、而且久久未能產製自有品牌的產品或提供品牌的服務時,那麼這個企業除了未能利用厚生之外,能否進行永續經營?
時下很多人愛用名牌貨品,這固然是件好事,因為他們至少重視產品的設計與製作的品質而充分享受其效用;然而,當一個人始終對人類社會毫無貢獻但身上盡是穿戴並使用各種名牌而成為「名牌的背負者」時,那麼這個人是否為一個「消費體而非生產體」?
綜合上述,世上很重要事是:一個人或組織除了使用他人品牌之外,尚應推出自有品牌;其務必要把自己的思想、作為、與資源等等在自己專業的領域裡修煉成任何有形或無形的名牌,這樣才更足以彰顯自身品牌的高格調與高品味!
任何人,特別是那些身上都滿是各種名牌的人,如果能充分利用自己的與他人的智慧、知識、經驗、判斷、模型、最新理論、與最佳實務等等發展自有品牌,那麼他應可儘早把自己修煉成為「名牌中的名牌」。
當一個人左思右想、瞻前顧後、以及上言下行而努力使自己成為「名牌中的名牌」時,那麼他自己才是「名牌的真主人」,而不再僅僅是「名牌的背負者」而已。
一般而言,名牌貨品都兼具高價值與高價格的雙重屬性;價值有別於價格,但人人可對此二者加以衡量之並取捨之。我的母校(省立台北高級商校)學長高希均博士曾說(註5):「對我這個消費者來說,從不買名牌,因為價格太高;但從不敢忽視「知識」與「學習」,因為充滿了價值。」
做為一名高級知識份子,高希均博士呼籲(註6):「現代人從年輕時代開始,就要學習在兩個極端中取得平衡──要把『價格』放在『對』的位置,更要把『價值』放在『高』的層次。」
眾所皆知:高希均博士從年輕到年長從來沒有成為「名牌的背負者」;然而,他既是經濟學「名牌中的名牌」教授,也是「名牌中的名牌」作家與演說家。的確,氣質、學識、才能、以及智慧等等,都是最好的自我名牌!高希均博士自己是「名牌的真主人」,因為他已經雕塑成自有品牌。
(摘自許詩玉博士著《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