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化魯君,中國管理學家,於2011年6月14日在China Value Net發表<最終目標,一刻也不能忘記> 一文(注1)。我認為:「"最終目標,一刻也不能忘記"之說法固然很對,但是別忘記說"美麗願景,一秒也不能忘記"。畢竟,"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有相輔相成之密不可分的關係。」以下是我對此文主題的論證。
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孫子兵法》就隱密未宣「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有相輔相成之密不可分的關係。孫子在<謀攻篇>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有些人不求甚解,堅稱「不戰而屈人之兵」是謀略。那我反問「百戰百勝」在這兩句話中是否也是謀略?
在此我誠願替兵聖孫子一次說清楚(注2):「雖然軍事爭戰者不難達成其百戰百勝的”目標”,但是每次的戰爭總會留下多多少少毀物傷人的憾事;所以,我孫子說:”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古今中外,軍事爭戰者的最高”願望或願景”,莫不是在其未發動戰爭之前就能夠先實現”求全、求利、與求勝”;其實,此種美事自古以來就非常難以實現,然而軍事爭戰者皆心嚮往之。所以,我孫子說:”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由此知之,「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之關係就是如此的幽深與密切;若仍有讀者對此存疑,那麼請看我之另篇文章(註3)釋疑。
回到我讀上述舒化魯君的文章;他說(注4):「在企業組織運行的現實中,好多崗位員工也都只是僅僅盯住自己崗位的工作職責,而從不思考工作職責履行本身所尋求的目的和目標。」
事實上,崗位員工的工作職責(job duty)就是其亟待達成之工作目標(job target),舉世皆然,而無例外,因為目的或目標已內建(built-in)在工作職責。例如在公司總部大門廳旁之警衛台,警衛的主要工作職責就是緊緊盯住剛剛到來而尚未完成到訪登記或換證的諸訪客,然後依既定程式適當地履行工作職責;如此為之後,其自然能達成「門禁安全管制」之目標。
若「門禁安全管制」之目標難以達成時,總務處或秘書處處長就要修正警衛的工作說明書(job description)與強化工作說明書下所要求達成之工作職責,而工作職責就是其亟待達成之工作目標。有效之管理人員不會把工作說明書與工作職責(工作目標)分離,而來為難崗位員工。
既然「好多崗位員工也都只是僅僅盯住自己崗位的工作職責」,那就表示是他們沒忘記他們最終的目標:履行工作職責;那麼舒化魯君怎能又繼續說:「從不思考工作職責履行本身所尋求的目的和目標」?
如果管理人員要求崗位員工於履行其工作職責時,一定要思考工作職責本身所尋求的目的和目標時,那麼在此工作的崗位員工太辛苦了。如果我是在此工作的崗位員工,我一定立刻辭職。
我覺得舒化魯君的上下句子文意有點讓人不解;換言之,這句話寓有未厘清的問題:
1. 崗位員工工作職責(job duty)的主次目標、大小目標、以及/或者遠近目標是否都已明示在工作說明書(job description)之上?
2. 崗位員工是否都已被要求思考履行工作職責本身所欲尋求的目的和目標」?
3. 崗位員工有無被勾勒比上述目標更吸引人的美麗願景嗎?崗位主管是否已經明確地與精准地告知崗位員工有關「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之關係?
我想:大概是舒化魯君忘記「美麗願景」這個詞意了,因為他一直醉心於「目標管理」。實務上,一般所謂(如Dr. P. F. Drucker所倡導的)「目標管理」是著重在犖犖的「大」目標,而非在「中」目標、「小」目標、或「微小」目標。
一般所謂「目標管理」不在工作職責(job duty);工作職責所原本內建的目的或目標是屬於各種企業管理制度中事務處理程式、作業步驟、與流程等的範圍,但不屬於一般所謂「目標管理」的範疇。
一談到產業界的「目標管理」,我以實例實證之。例如世界級成功知名的華僑商集團:泰國C集團公司,到台灣投資設立台灣C公司,亦甚為成功。早期為攻佔市場佔有率,只要行銷(marketing)部門每月銷售量達到既定目標或超過目標,公司全體人員發全額獎金,並於每月固定日前發放入員工銀行帳戶。
一般而言,銷售量是行銷部門的主要目標,製造量與產品品質是生產部門的主要目標;銷售價格由總經理決定增刪修改。「目標管理」之指標在於精實有用,不在多如牛毛;多如牛毛的「目標管理」就表示這個企業快要「病入膏肓」與「壽終正寢」了。
若舒化魯君能把上列那句話改成:「在企業組織運行的現實中,好多崗位員工也都只是僅僅盯住自己崗位的工作職責,而從不思考工作職責本身所尋求的願景(例如建立自己崗位職責與上司崗位職責的強固聯繫)。」那麼相關的諸情況就趨於明顯;當然,讀者諸君思緒就豁然開朗,而不再滿腹疑題了。
我曾在電視節目看到一段報導的影片。中國東北某大旅館飯店廚房每餐需製麵食品。崗位員工把東北驢套上眼罩吆喝它拉石磨磨麵粉。該崗位員工工作職責就是把定量合格麵粉交到廚房;其願景可能是希望月終老闆給多一點薪津與獎金。該東北驢的願景可能是希望該崗位員工於取下它的眼罩時就給它超出平常量的食物。
讓「目標與願景之間」涇渭分明與星月交輝,這就是管理學家應為一般讀者厘清「管理」觀念而所負的重責大任。現代管理學上的術語,只有「目標,願景」;不可有「目標願景,願景目標」。
世上有很多事情無法由個人獨自使其達到很高的境界,所以其亟待他人促成之。美國作家暨思想家愛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早就說過(注5):”Our chief want in life is somebody who will make us do what we can.” 我譯為:「吾人一生中最主要的願望就是有人能夠促使我們完成我們能夠做成的事情。」
愛默生一生中最主要的願望就是「有人能夠促成」若干的事情。如果有人能夠說出「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有相輔相成之密不可分的關係,那麼許多世事會有所被「促成」改善。
「願景」就是個人為自己或組織成員繪製一個極為絢麗、遠大、與宏觀的圖像(great picture),以表彰其對將來的美麗、和平、繁榮、富庶、名譽、成功、或勝利的期望;願景也是眺望遠方的希望之窗;願景更是一個美好的快樂天堂。
例一、《禮記.禮運》記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天下為公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來所熱衷揭櫫的美好願景。
例二、《孫子兵法》記載:「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天下為和」的願景也是舉世同欽。(注6)
願景必須先對個人或組織產生「有意義、富價值、以及/或者夠貢獻」的作用才行。古今中外,很多人沒有達成其一生志願,而很多的組織也沒有實現其志業的願景;這說明願景有時不是萬靈丹的妙藥,有時也無法承受如此重大的付託,但願景向來能夠在個人意志中或組織信念中協助個人或組織在激戰的「競爭之海」先馳得點地找到自己的定位,而且能夠循序漸進地競爭、生存、發展、與成功。因此,願景(例如不戰而屈人之兵)至為重要且不可或缺。(注7)
「目標」就是宇宙萬物所自行設定、追求、與欲獲得的標的物。更莊嚴、更神聖、或更偉大一點的目標就是「使命(mission)」。「目標或使命」(例如戰而屈人之兵)必須是可以達成的(attainable);凡是不可以達成的標的物,皆不可以作為目標或使命。(注8)
達成預定目標或使命就是成功,也就是勝利!所有的美麗的鮮花都獻給榮耀的勝利者。個人或組織的歷史將永遠記住成功的這一天。一個勝利者永遠要從容和安詳,一如羅馬人所說:「留下美好的回憶,繼續你的人生。」繼續你的人生就是繼續實現你那充滿美麗願景的人生。(注9)
願景是個永恆的美景或偉大的願望,而目標是務必於短期、中期、或長期達成的標的(target);通常個人或組織的目標達成了,但其願景仍須繼續努力以求實現;個人或組織的願景實現了,而其目標大底也達成了。(注10)
個人或組織通常在達成目標之後會重塑願景。重塑願景就是一再精進地刷新美麗的圖像或宏偉的期望。願景一再重塑變大的效應是個人事業的版圖、國家地理疆域的版圖、或者國家經濟疆域的版圖日益擴大。個人的哀,莫大於心死;組織的悲,莫大於願滅。(注11)
在此我誠願以一個故事證實:「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有相輔相成之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且「美麗願景,一秒也不能忘記」。依據此故事證實(注12):”曼德拉卻永遠抱有改變現狀的希望。他的自傳中重述了這份對未來遠景的憧憬,使得他保有繼續生存下去的希望:「我從來不認為我有一天可能真的會無法出獄。我從來不把無期徒刑真的看做一輩子的判決,會讓我死在囚室內。或許,我否認這種看法是因為這是個想到就令人不愉快的事,但我總是相信,有一天我一定能再度感受到雙腳下踩著青草、走在陽光底下,像個自由人一樣。」”我深信:曼德拉總是相信(一秒也沒忘記)他的美麗願景會實現;事實上,他的夢想已成真,他的目標已達成。
「美麗願景之實現與偉大目標之達成」有相輔相成之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人生有美麗的願景實現以及有偉大的目標達成,那麼這就是一個幸福快樂的人生。
注1: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11/6/14/195681.html
注2:許詩玉博士著《孫子兵法:DBA論證》
註3:http://www.chinavalue.net/Blog/787694.aspx
注4: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11/6/14/195681.html
注5:Katherine Karvelas (1988) Commitment to Excellence,2000:16
注6: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91919.aspx
注7: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91919.aspx
注8: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91919.aspx
注9: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91919.aspx
注10: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91919.aspx
注11:http://www.chinavalue.net/Blog/191919.aspx
注12:沈葳 譯(2005),《你是什麼態度?!》,羅曼‧皮爾 著,臺北市:思高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