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許博士競爭優勢學與達爾文進化論之差異

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學與達爾文進化論之差異在於「人為法則」與「自然法則」兩者論述之差異。「人為法則」與「自然法則」皆為競爭的法則。

一、自然法則的競爭

「自然法則」就是由大自然選定(natural selection),而且適用於自然界的競爭。從整體觀之,「自然法則」是緩慢賡續進化的。

宇宙萬物的「競爭」永遠不會消失,因為其必須不停地因應自然環境的變化;其所為之諸多改善、更新、與創新等等的變革,必須在變動不居的現象或局面中繼續地發生,以符合「優勝劣敗」的自然法則。

在1859年,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發表其《進化論(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他在該書中主張:「物種彼此競爭,適者能夠生存,而不適者即被淘汰。」他認為物種進化就是「天擇或自然選擇(a natural selection)」的過程與結果。「達爾文進化論:自然法則的競爭」異於下文所敘之「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學:人為法則的競爭」。


二、人為法則的競爭

在《進化論》被發表約一百四十多年之後,許詩玉博士推出其「優勢學」之論述;其大大有別於達爾文的《進化論》。人是物種之一,所以基本不能脫離《進化論》的法則;由於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法人與法人之間、或者自然人與法人之間的競爭不可以像物種那樣野蠻或兇狠的競爭,所以個人或組織必須發展於比《進化論》更為文明的優勢學的理論與實務。

許詩玉博士所宣導的「競爭優勢學」主張:「個人或組織應彼此公平地與允當地競爭。凡個人或組織能使其利益關係人(例如顧客、供應商、債權人、員工、投資人、以及/或者其他相關的個體)獲得絕大化的滿意程度時即能勝出;否則,其即被淘汰。」個人或組織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the substance and form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AFOCA)優勢化的過程與結果就是「人擇或利益關係人的選擇(stakeholders’ selection)」的過程與結果。這就是21世紀至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競爭優勢學」主張。

然而,讀者應于讀完《進化論》與《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二書之後方能詳細區分:「人為法則」究竟在那些要項有別于「自然法則」。

「人為法則」就是個人或組織的競爭、生存、發展、與成功主要由利益關係人為最終之選定,且適用於市場的競爭。

一個人或一群人于智慧、知識、經驗、觀察、接觸、分析、判斷、謀略、戰術、決策、與能力等等方面感到有所不足或者受到挑戰時,通常定能向前推進、並積極強化彼此的競爭。

人類的競爭是天性、生存是本能、發展是動能、而成功是願望。競爭贏了才能繼續生存下來,生存下來之後才能有所發展,有所發展之後才能獲得持續成功,並且持續成功之後才能實現重塑的願景。

從「宇宙萬物」的範圍縮小至「個人或組織」時,除了極小部分受制于「自然法則」之外,其大部分受制于「人為法則」。所以在人類的社會吾人應優先適用「人為法則」,再援用「自然法則」。

「人為法則」之一就是:「利益關係人,尤其是顧客,總是認為別的個人或組織、別的地方、或者別的時刻,會有更多與更佳品質的觀念、做法、事情、或物件一一問世,以形成新的競爭情況。」

從整體觀之,「人為法則」會不斷地受人(自然人或法人)操控而驟然發生千變萬化的競爭。例如,牛津出身的政治學家與曾任英國工党主席拉思基(Harold Laski)教授說(注43):「若證明現行賽局的規則下難以獲勝,英國的紳士就會改變規則。」

個人或組織因受制于「人為法則」,所以「人為競爭」會發生突然大小不一的革命性變化。「人為競爭」是個體的人之間或群體的人之間的智慧、知識、經驗、觀察、接觸、分析、判斷、謀略、戰術、決策、與能力等等方面的綜合競爭。「人為競爭」於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皆是如此,只是它變得越來越激烈與越來越高明、精製、與創新而已。瞭解人為競爭的法則固然重要,但是創造並維持多元的、持續的、與強勁的競爭優勢更為重要。「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學:人為法則的競爭」異于上文所敘之「達爾文進化論:自然法則的競爭」。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學是舉世最摩登有用的勝經贏典。


三、唯有「競爭優勢學」能夠把個人或組織高舉

「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SAFOCA)」絕對不是天上突然掉下來的禮物,而是來自個人或組織長期精雕細琢或苦心孤詣所造成的各種領導統禦藝術與經營管理科學的最終結果。換言之,SAFOCA最終的結果就是「競爭優勢管理」的最終結果。舉世唯佳的「競爭優勢管理」的定義與模型等等將於下文系列地予以闡釋。

在此順便請問:您的SAFOCA呢?您子女的SAFOCA呢?您組織的SAFOCA呢?若仍瞠目結舌而無法有組織地與有系統地回答,那麼作者所率先宣導之「競爭優勢管理(Competitive Advantage Management; CAM)」與「競爭優勢管理模型(CAM model)」可以裨益於個人或組織SAFOCA的增強與監督,以資再創「立德、立功、以及/或者立言」的經典,但請務必多精讀並多思考作者一系列前後連貫的文章,以求融會貫通並再創新意。

當一知半解競爭優勢的定義、來源、種類、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模型、與十三個管理模組等等時,任何人總易做錯事或上岐路;作者誠願以「21世紀競爭優勢論」系列與諸君共同勉勵與奮進。

注43:許恩得譯2004:157
許恩得譯(2004),《競合策略》,臺北市:臺灣培生教育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