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身為萬物之靈的人,甚麼都可以「有」,但不可以有病;甚麼都可以「無」,但不可以無此競爭優勢管理模型,尤其身處在現代激烈的競爭之海。
古今中外迄今沒其他人士發展並揭露此一獨特的競爭優勢管理模型;如今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管理模型榮耀地展現其專業的風采在世人的眼前。此競爭優勢管理模型是個宇宙萬用的管理模型;聰明人有各種不同的用法。作者希望讀者在激烈的競爭之海使用它時都能屢戰屢勝而凱旋榮歸。
自從大學畢業後,作者能為智慧型經濟社會提供有用的服務與貢獻,至感愉快!這是作者作為中華兒女一直尋求在現代競爭優勢管理之學理、技術、與模型方面所能突破的意義、價值、與貢獻。
二、「模型」或「參考架構」之重要性
競爭優勢管理有其優異的模型。模型之於競爭優勢管理,猶如算盤模型之於珠算與心算;若不把算盤的實體模型擺入其腦門前方作為虛擬模型,心算者無法精、准、快、好地從事大量的加、減、乘、與除的計算。
模型之於競爭優勢管理,猶如人體架構之於人之生命活力(如精、氣、神、靈魂);若人體死亡時,則精、氣、神、以及靈魂等等將無所依附而翳入天聽。
根據《創世紀》的說法,造物者按照自己的形像創造人。然而,萬物之靈的人以自己的形像創造了電腦。腦硬體模型加上有電、沒電、邏輯系統、以及應用系統等等,就使電腦系統達成精、准、快、好、以及爽的境界。
沒有人可以缺少了模型與辦法內容的關聯而能夠辦妥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瞭解、決定、選擇、並運用對自己最有用的模型(或架構、或參考架構)與辦法內容。
最成功的個人或組織都先行改變合適的模型與辦法內容,以較容易改變任何人、事、或物;反之,若欲先強行改變自己長期的行為(尤其是壞習慣)時,則其不僅至為困難,而且收效甚微。例如舒馬茲(David A. Schmaltz)在其2003年著《瞎子也能摸大象(The blind men and the elephant: mastering project work)一書;他說(注75):「有一天,七歲的兒子放學回家對我說:『爸爸,老師說抽煙會害死人。你現在想自殺嗎?』我對抽煙的想法,無法再像以前一樣。我仍有抽煙的習慣,但是抽煙並未令我心滿意足,反而讓我心神不寧。我六個月內便將煙戒了。」 舒馬茲先把他兒子說法當作「參考架構」並置入腦海之中,最後把煙戒了。但是有人常說:「戒煙很簡單,我已經戒了一百多次了!」為何他戒煙一百多次了?顯然他尚未找到合適的模型與辦法內容。
三、「競爭優勢管理十三名模」之產生與「競爭優勢管理」之命名由來
為了想用自創的「競爭優勢管理十三名模」,來為大家開闢了十三個經營管理的林園,並引領個人或組織建構其想像、實際、與理想的「香格里拉(shanglila)」優勝美地,所以作者長時在電腦上老眼昏花地把自己的知識、經驗、觀察、分析、以及判斷等等一字字鍵入電腦;如此為之,作者一心一意只想呈現經營管理結構更佳與內容品質更優的「大象」。
若能藉此「大象」之出現,後之學者不僅能夠發現自己在「經營管理」車子的架構中,會操控方向盤,會開車載人載貨到隨心所欲的地方,而且會自然而然地述說自己對「經營管理」的觀念與作法,那麼作者的努力就不會白費。
作者在前文敘明:「管理就是個人或組織從一無所有,在無中生有,並對其所涉及的人、事、時、地、物、數、質、為何、與如何等等的要素加以調合,例如培育理念、利用資源、發展組織、建立制度、激勵人群、發揮強點、改進缺點、適應環境、抓住機會、避開威脅、制定謀略、匯整計畫、貫徹執行、利用厚生、研發創新、追求卓越、創造優勢、達績奪標、分享成果、重塑願景、以及履行社會責任等等,一直到富有不缺的整個規劃、執行、與監控等迴圈過程的觀念與作為。」
上述管理的定義是作者透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務驗證,發現別人未曾看到的個人或組織經營管理的模式、關聯、與連結,並且「敢為天下先」提出層次分明的管理學、管理術、與管理模型。《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與《孫子兵法入主十三名模》的論述就是經典之作。
「競爭優勢管理模型(如下圖右之流程圖所示)」亦可在本書被稱為競爭優勢十三名模或十三名模。「競爭優勢十三名模」的名稱為:(一)培育管理哲學,(二)利用內部資源,(三)適應外部環境,(四)制定正確戰略,(五)匯整綜合計畫,(六)公佈預定績效,(七)執行計畫活動,(八)創造競爭優勢,(九)獲得實際績效,(十)達成預定目標,(十一)衡量績效差異,(十二)採取褒糾行動,以及(十三)重塑美麗願景。「競爭優勢十三名模」呈現層次分明的管理學與管理術。
競爭優勢管理旨在呈現「整座管理冰山」需要創造競爭優勢的部分,而不以其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自我設限之。換句話說,競爭優勢管理包括「競爭優勢管理十三名模的整座管理冰山」。
請永遠記住並奉行此一關鍵句:「個人或組織的所有想法和做法都以創造並保持持續強勁多元的競爭優勢為核心,而其餘都是輔助此一核心的細節。」在此十三名模之中,以「創造競爭優勢」為一切現代管理「精髓」之所在,所以本書作者對其所認定之經營管理悉以「競爭優勢管理」統稱之,以資與傳統管理作明顯之區隔。
四、如何妥適利用「競爭優勢管理模型」?
《孫子兵法》都能成功地入主競爭優勢十三名模,天下事、組織機構事、你事、我事、他事、以及何事不能被成功地入主競爭優勢十三名模?!想要萬事如意(例如獲取功、名、利、祿、盈、勝、與幸福等等),宜儘快學會運用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管理模型。
個別的自然人如何開始審慎思考,才能解決一個組織內經緯萬端與糾纏不清的問題?當論及競爭優勢管理時,個人或者組織千萬不要偏處一方或偏袒一人來看問題,而宜先在其「競爭優勢管理模型」中適當地「定位(positioning)」,再從模型中的各個層級的系統、體系、或制度以及各種角度等兩個方面察看這個問題,最後居中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其解決問題方案的偏誤性就會絕小化,而其正確性就會絕大化;否則,其偏誤性就會絕大化,而其正確性就會絕小化。
個人或組織之格局、設局、佈局、戰局、與成局皆應有組織地與有系統地予以一一納入其「競爭優勢管理模型」;否則,其所孜孜不倦追求之功、名、利、祿、盈、勝、或幸福難以在符合「經濟原則」與「機制原理」的狀況下被科學地達績奪標。
最新競爭優勢管理十三名模決定個人或組織的「格局」;其格局可以發展其細部管理,而其全局的運作決定其「結局」。最新競爭優勢管理模型的一個大模組內可以有十三個中模組,而每一個中模組內可以再衍生若干小模組及其細節;從不同大、中、小模組的層面切入,就有不同的面貌、內容、或情境出現。
究竟競爭優勢管理十三名模有何特點而可世世代代成為個人或組織經營管理的楷模?詳見競爭優勢管理十三名模之「精緻個論」:其詳細論述許詩玉博士競爭優勢管理之學理與技術。
請正當使用競爭優勢管理模型,而不是抄襲它。抄襲不是創新,而整合不是拼湊。任何整合須極其精妙,而任何拼湊會極其雜亂。雜亂總是顯得格外危險,而危險事宜及早回避。當自己能力不足時,勿輕率整合他人之文章、思想、或發明的段落或情節而據為自己的原創作。當其不及早回避或懸崖勒馬時,天下人或憂之、或笑之、或譏之。(完)
(以上多摘錄自許詩玉博士著《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與《孫子兵法入主十三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