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孫子兵法》不戰而屈人之兵是願景但非謀略:未有之獨特論證

《孫子兵法》兩千五百多年來,曆久彌堅!世界上很多的大學、企業組織、以及軍事機構等等,都把《孫子兵法》作為培訓領導與管理人才的教材,以使個人或組織做好全球化商場、職場、或其他場域中激烈競爭成功的準備。

然而,兩千五百多年來,有很多人曲解兵聖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的謀略;也有很多人至今仍搞不清楚或說不明白這「不戰而屈人之兵」究竟是戰術、戰略、目標、或願景。

《孫子兵法》中的「不戰而屈人之兵」究竟是謀略、目標、或願景?若有老外問老中這個問題,那該如何給予妥當的回答?願景、目標、與策略等皆是迥然不同的概念,故吾人不可被人蠱惑或誤導大眾。願景、目標、與策略有其各自的意義、價值、與貢獻,所以作者將其在此予以簡單論證,以作為主題「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討論基礎。一旦本文思想的基礎被穩當奠定之後,後續的言論主體可無羞無赧地矗立於天、地、與人之間,既能享受清風明月與鳥語花香,又可無懼於狂風暴雨與冰雪嚴霜;如此這般,其豈不更越己尤悅人?

欲知更多資訊,請見許詩玉博士《孫子兵法入主十三名模》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