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3日 星期四

低成本與差異化之關係

一、 前言

凡事宜正本清源;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正確的思慮雲為才有被發佈與傳承的必要。任何學術著作之解說或論證之前提必須是正確的、不偏不倚的、與不矛盾的。

競爭優勢的種類可以以諸多方式予以有組織地與有系統地劃分;然而,其分類絕對不可以把低成本與差異化並列為兩種基本競爭優勢,因為這種不合乎情理的分類會產生謬誤與惡果。

事實上,低成本本身就是甚佳的計量的差異化之一;因此,低成本與差異化被並列為兩種基本競爭優勢就是非常不合乎情理的事。本文旨在剖析這種非常不合乎情理的現象。

為何本文要苦口婆心地剖析這種非常不合乎情理的現象?實在因為當「低成本與差異化之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說」的這個企業管理關鍵的觀念一旦謬誤了,則世之其餘相關的論述與實務作法也跟著錯誤了。這就是企業管理學術界與工商界的偌大嚴重問題。

讀者欲明白有關競爭優勢的種類之不同觀點之前,則須先徹底明瞭競爭優勢的定義。作者給「競爭優勢」下個妥適的定義:「競爭優勢就是在某一特定的價值鏈之中,個人或組織所創造與保持的優異差異化(superior differentiation);其優異的差異化可以:(一)使其利益關係人(例如顧客、供應商、債權人、員工、投資人、以及/或者其他相關的個體)易於認定並接受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形象、以及/或者品牌名氣而獲得最大的滿足,並且(二)使其所提供的產品、服務、形象、以及/或者品牌名氣,能夠勝過其他競爭者所能提供的價值或貢獻。」毋庸置疑,競爭優勢等同於優異的差異化。


二、 競爭優勢等同於優異的差異化

當個人或組織以各種活動來力圖差異化(differentiates)自己時,其宗旨就是迫使自己達成優異的差異化(differentiation)。「差異化」自己就是使自己的個體在物質上與精神上皆有與眾不同的特色;例如名利雙收。另外,「差異化」自己就是使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在數量上與品質上均有「令人喜出望外的出息」;所謂有「令人喜出望外的出息」,就是指其各形各色的產出有令人另眼相看的絕妙表現,例如價廉物美。

競爭優勢等同於優異的差異化;此意殆無疑義。下列五個釋例可為此實證:

例一、「與眾不同的特色」就是「差異化」。「差異化」無法強詞奪理地解說為定性的差異化而已。實現差異化不僅限於増強名牌的形象、研發獨特的技術、提高獨特的性能、強化特別的服務、以及活用商業的網路等等,而且尚具備若干計量的差異化。例如,鄧小平先生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一種改革開放以後的說法,指中國大陸在鄧小平的改革開放以後,在共產主義的基礎上,引入資本主義的部份概念,使中國在發展經濟之餘,仍然能夠保有共產主義社會結構的特色。(注1)」毋庸置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寓意同時具有定性的差異化與計量的差異化。

例二、個人或組織既然「投入」了各種資源來力圖差異化自己時,就期望取得差異化而「產出」多種豐碩的結果。「產出」多種豐碩的結果就是必須有效果的(定性的)以及有效率的(可計量的),讓大家覺得出色、出眾、出類拔萃、與出人頭地等等,而達成優異的差異化。例如,奧林匹克運動員既有高尚的精神與道德(定性的素質),又有悅目的比賽成績(可計量的績效)。

例三、個人或組織之所以有競爭優勢(優異的差異化),乃是因為其投入資源而比別人或其他組織產出較佳的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the substance and form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AFOCA)。競爭優勢(優異的差異化)的實質就是指信、變、精、准、快、好、奇、美、廉、安、以及爽等等;競爭優勢的形式就是指較高品質、較佳形象、成本領導、較低成本、較快交貨、與較優惠價格等等。例如臺灣資訊科技產業的競爭優勢(優異差異化)就是信、變、精、准、快、好、奇、美、廉、安、爽、較高品質、較佳形象、成本領導、較低成本、較快交貨、與較優惠價格等等;時至今日,全世界資訊科技消費者有價廉物美的資訊科技產品可以使用,固然拜全世界資訊科技精英人士的力圖差異化(differentiates)各自的智慧所賜,但是臺灣資訊科技產業的全體參與者的孜孜不息(differentiates)的SAFOCA差異化也是居功厥偉。廉或較低成本就是優異差異化之下的若干現象之一。

例四、大美百科全書字典(The New Grolier Webster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74: 279)解釋:「差異化,名詞,是力圖差異化(differentiating)的作為或步驟,或者是所造成結果的壯態;就生物學而言,差異化是指當生物們發展成成熟的結構與功能時,其細胞、組織、或身體等之修補……。(differentiation, n. The act or process of differentiating, or the resulting state; biol. The modification of cells, tissues, and body parts as they develop into matur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例如,蠶兒於力圖差異化(differentiates)自己並發展成成熟的結構與功能時,即吐蠶絲成繭;蛹成蛾於破繭而出後,成為美麗的蝶;蝶於力圖差異化(differentiates)自己並發展成一個成熟的結構與功能時,即產卵。蠶之受精卵於驚蟄季節又成為蠶兒。其傳宗接代而代代生生不息產絲成繭。繭是絲產品的來源,而絲產品有經濟價值與精美涼爽的價值。經濟價值是可以計量的,而精美涼爽是定性的。蠶兒的優異差異化使其有造蠶絲的競爭優勢。於是,中國的造絲、絲織、與絲繡等等產業之競爭優勢(優異差異化)豔冠他國。

例五、許多臺灣與大陸學生於欲申請美國大學時,以為成績單分數高就能夠順理成章進入理想中之大學繼續深造;事實並非如此,因為成績單分數高只是差異化的現象之一,而且優異差異化尚有更多重要的面向。特殊的或優異的差異化既不可曲解為計量的差異化,亦不可曲解為定性的差異化;優異的差異化包含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兩者。例如價值中國網商學院趙靜小姐認為(注2):「如果純按考試成績,人們會發現一個有點奇怪的現象,有許多學習成績一流的學生最後是進了二流大學,也有許多成績“二流”的學生卻被一流大學錄取了,這是為什麼呢?在美國申請大學,學生會被四大方面的考慮來評估,第一是高中在校成績,第二是STA(或ACT)考試成績,第三是課外活動經歷,第四是學生的家庭背景(如種族、地區、父母教育背景、家庭經濟情況)……一個申請者要想不被象哈佛這樣的名校拒絕,他就一定具備特殊性,這也就是美國中學生中最流行的理念,I am special,我是與眾不同的,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是一個特殊的人。從美國名校錄取以及美國普通教育的特性可以看出,美國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培養個人獨立的特質,進而達到人才輩出的局面。」

由上述五個釋例觀之,競爭優勢(優異的差異化)的種類諸多,但須予合理地分類,且不可被謬誤限定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低成本與差異化而已。何況差異化不光是「純單一的差異化」而已;差異化不僅僅是定性的或有效果的,尚且須是計量的或有效率的。

「工欲善事,必利其器。」低成本與差異化之說「要如何予以解釋」才能釋疑?當然,此說以許詩玉博士之差異化家族的樹狀結構分析來說明時,則其更為有脈絡可尋地一清二楚。


三、 許詩玉博士之差異化家族的樹狀結構分析說

優異的差異化,表現於對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所提供之意義、價值、以及/或者貢獻。個人或組織不僅要達到利益關係人的要求,而且要超越利益關係人的期望,俾讓利益關係人非常滿意或十分感動。

能讓利益關係人非常滿意或十分感動的是:(一)唯一的優異差異化,(二)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以及/或者(三)多種計量的差異化項目與多種定性的差異化項目。

當論及競爭優勢種類時,吾人應注意其種類分門別類的邏輯與層級;換言之,當論及競爭優勢種類時,吾人應注意其大分類、中分類、與小分類的各個屬性(一是定性的或有效果的,另一是計量的或有效率的)與層次分明的位元階。

從許詩玉博士之差異化家族的樹狀結構分析而言,唯一的優異差異化是祖父級(grand-father),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是父親級(fathers),以及多種計量的差異化與多種定性的差異化是兒子級(sons)。

一個公司行號的差異化,首先有祖父級(即differentiation),其次才有父親級(即quantitative differentiation and qualitative differentiation; efficient differentiation and effective differentiation),最後才有兒子級(即lower costs, more competitive prices, cost leadership, higher quality, and the like)。此三級同屬差異化的家族,而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與價值。

優異差異化包括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計量的差異化可再分出多種計量的差異化項目;定性的差異化可再分出多種定性的差異化項目。

較高品質、較佳形象、與成本領導等等是非計量的(定性的)差異化的現象,也都是差異化的家族成員之一。較低成本、較快交貨、與較優惠價格等等是計量的(非定性的)差異化的現象,也皆是差異化的家族成員之一。

若上段之差異化家族成員遇有任何不當的排列或排擠時,其不當的排列或排擠皆為理所不容。例如,「低成本」不能被獨厚受寵地拉抬出來與祖父級的「差異化」平起平坐且同進同出;否則,從邏輯上言,其不僅不成體統,而且破壞體制尤大。

因為差異化家族的每一組成分子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與價值,所以全天下之產官學等各界以及士、農、工、商、兵等諸多人士對差異化的樹狀結構分析應非常謹慎,而且不可亂了競爭優勢種類說學理與實務的正確層次。讀者諸君於明白上述差異化樹狀結構分析之後,尤須進一步探討如何以經濟原則說分析低成本與差異化之關係。


四、 以經濟原則說分析低成本與差異化之關係

如果某一種思慮雲為能夠獲取與眾不同的優異報酬(心理所得、物質所得、定性所得、或計量所得),而「無不合理、不合情、與不合法」之情事時,那麼該種思慮雲為的最終結果就可謂為「優異的差異化」。

「優異的差異化」之達成須合乎「經濟原則」。所謂「經濟原則」就是以最小的投入(input)獲取最大的產出(output),而無不合理、不合情、與不合法使用資源之情事發生。

「最小的投入」系指投入最少的資源。時至今日之智慧型經濟社會,舉凡人力、物力、財力、情報、以及時間等等皆為「個人或組織之有用的內部資源」。美國管理學家杜拉克(Peter F. Drucker)說(注3) :「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源。 」

個人或組織除了擁有內部的資源之外,尚可利用外部的資源,並整合內部的資源與外部的資源而變成其整合的資源。各種資源之耗用以金額與數量表示時,那就是「成本」。各種成本之投入,除了必須在「無不合理、不合情、與不合法」之情況下使用資源,尚須使成本下降、下降、再下降,以追求低成本。

「最大的產出」系指獲取最巨大的與優異的報酬。個人或組織之與眾不同的以及最佳的優異報酬就是「優異的差異化」。優異的差異化可以分成兩大類:有效率的(可計量的)差異化與有效果的(定性的)差異化。

有效率的(可計量的)差異化包括較低成本、較快交貨、與較優惠價格等等。有效果的(定性的)差異化包括較高品質、較佳形象、與成本領導等等。因此,「低成本」就是個人或組織可計量的(有效率的)差異化表現;「低成本」所帶來的「成本領導」就是個人或組織定性的(有效果的)差異化表現。如果「低成本」與「成本領導」不是優異差異化家族的成員,那麼它們二者究竟為何?

「得不償失」就是得到的產出結果不能抵償那些付出的失去的投入資源。「得不償失」可說是「暴殄天物」了;暴殄天物就是物之多種效用未予充分利用。巨大的「得不償失」就是「非常劣質的差異化」。

「非常劣質的差異化」表示無效率的差異化與無效果的差異化。無效率的差異化包括較高成本、較慢交貨、與較不具競爭性的價格等等。無效果的差異化包括較低品質、較壞形象、與較不具成本領導性的成本結構等等。

個人或組織的「差異化」若出現「得不償失」的情況時,那就是警訊;當警訊一多時,個人或組織終究會積重難返(由衰弱到滅亡)。

讀者諸君於明白上述差異化樹狀結構分析以及如何以經濟原則說分析低成本與差異化之關係之後,就更能易於解析兩種競爭優勢說究竟錯在那裏。


五、 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說究竟錯在那裏

競爭優勢的種類應按上述「許詩玉博士之差異化家族的樹狀結構分析說」或「以經濟原則說分析低成本與差異化之關係」之方法作有組織的與有系統的分析或陳述。

若低成本不是差異化之一,那麼低成本究竟是什麼?若差異化不是指計量的(有效率的)差異化與定性的(有效果的)差異化兩者,那麼差異化究竟是什麼?若差異化只限指定性的(有效果的)差異化時,那麼郭台銘的鴻海帝國(注4)以及其他各國世界級企業之計量化的(有效率的)差異化除低成本之外就可視若無睹、聽而不見、與思而不悟嗎?

就理則學(邏輯學)而論,吾人尤須特別注意:(一)差異化包括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的各式各樣的現象,(二)低成本是計量的差異化的現象之一,(三)低成本也是差異化的家族成員之一,以及(四)差異化與低成本兩者是祖孫關係。在理論與實務雙重嚴格檢驗之下,低成本與差異化有可能雙雙對對合乎情理地成為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嗎?

低成本與差異化在學理上與應用上應該條理涇渭分明,且不可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與裏裏外外地混淆不清。下列準則可作為分析合理與不合理的依據:

1. 下列說法是合理的:
(1)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
(2)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較低成本與較高品質。(只要在較高品質、較佳形象、成本領導、較低成本、較快交貨、以及較優惠價格等同位階項目任選兩個皆可。)

2. 下列說法是不合理的:
(1)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低成本與差異化。
(2)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低成本與計量的差異化。
(3)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低成本與定性的差異化。

3. 低成本、計量的差異化、以及差異化三者同屬於差異化的這個家族;把兒子級的低成本與祖父級的差異化平起平坐地相提並論為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這一切顯得不倫不類!

兒子級的低成本差異化與祖父級的差異化不可以被平起平坐地相提並論;否則,其餘每一個兒子級的差異化都可以以東施效顰的方式要求與祖父級的差異化平起平坐地相提並論為競爭優勢的種類。

當祖父級的差異化之中仍包含著父親級的差異化、當父親級的差異化之中仍包含著兒子級的差異化項目、或者當祖父級的差異化之中仍包含著兒子級的差異化項目,那麼此事是不是很唐突怪異而且與現實格格不入?

4. 如果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說可以成立時,那麼下列不合道理的說法是否亦可比照一一成立?
(1)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快交貨與差異化。
(2)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優惠的價格與差異化。
(3)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高品質與差異化。
(4)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佳形象與差異化。
(5) 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成本領導與差異化。
上列(1)至(5)項皆不合理,故其論述皆無法成立。

5. 如果一個公司行號能夠有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即低成本與差異化)為真時,那麼每個定性的差異化(如較高品質、較佳形象、成本領導等等)與其他每個計量的差異化(如較快交貨與較優惠的價格等等)置於何地?
(1) 難道它們每個都比低成本更不重要嗎?
(2) 難道它們幾個必須毫無道理地與低成本隨便分開而且被刻意湊合成一個沒道理可尋的差異化嗎?所謂「被刻意湊合成一個沒道理可尋的差異化」就是既含諸計量差異化項目,又含諸定性差異化項目的差異化,但絕對不含「低成本」這個可計量差異化項目;這樣的差異化的確貽人話柄且貽笑大方。

6. 茲舉一實例解析之。上述臺灣資訊科技產業競爭優勢豈可被 局限於那兩種久被謬誤歸納的低成本與差異化?

如果競爭優勢只可被局限於低成本與差異化等兩種時,那麼世界各國各行各業的競爭優勢種類就是「低成本」以及信、變、精、准、快、好、奇、美、廉、安、爽、較高品質、較佳形象、較快交貨、與較優惠價格等等的「差異化」;既然這種「差異化」仍然包含有效果的(定性的)差異化與有效率的(可計量的)差異化的諸項成分,那麼如何進行這種「差異化」的精准分析與正確解說?

換言之,如果「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種類說」把競爭優勢這塊泥土分為兩部分:其一稱為低成本,而另一稱為差異化;結果是「你的低成本泥中有我的差異化,我的差異化泥中有你的低成本」。


鑒於上述,作者認為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說實在有立即撥亂返正之必要。


六、 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說有立即撥亂返正之必要

差異化既不能「差」,也不能「異」,更不能「謬誤互見」,但恒要「優異」;這樣,優異差異化才會產生正面的與積極的效果,而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才會產生持續的、強勁的、與多元的力量。

差異化必須以「事實的差異化」作為一切論述的基礎。差異化被作動詞、名詞、與形容詞等等之使用時一定要用對,而不可胡言亂語。例如,大師、學者、與專家們說要獲得「低成本的差異化」或者要獲得「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是正確的說法,因為低成本是差異化之一,也是競爭優勢之一;然而,他們說要獲得「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是謬誤的說法,因為前述優異差異化就是競爭優勢的別名。難道「差異化的競爭優勢」可以被指稱是:「差異化的差異化」或「競爭優勢的競爭優勢」?

從書報、雜誌、與網上文章等等觸目所及關於「低成本與差異化被並列為兩種基本的競爭優勢說」的這個謬誤出現了,則世之其餘相關的論述與實務作法也跟著錯誤了;顯然,這些都是世界各國諸多自詡為大師、學者、與專家們以訛傳訛所結出的惡果。對此,既然大家現在已經知道癥結之所在,那麼是不是立即應醒該悟要改?若大家不及早改正之,那麼後代子子孫孫會不會永遠浸泡在謬誤的差異化醬缸之中、永不見差異化真理的天空、並一再延遲其文明進化的歷程?

讀者諸君在自求多福之餘,除了回到那句中國俗話:盡信書,不如無書,還是宜相信自己的清明、知識、經驗、與判斷。

人是會犯錯的。若人人知錯能善改,則其個人必將逐漸超凡入聖進賢;若大小組織(如家庭、學校、社會團體、與國家等等)的聖賢人士愈來愈多,則其文明進化的舉措必將愈臻完善,而其所能享受之富強康樂福祉以及今後福澤後代之輝煌建樹必將增多。

最後,凡是在競爭優勢(優異差異化)種類的認知或解說方面,已犯謬誤的人士固然可斷然改過,而無辜被誤導的信士亦可及時迷途知返,從而使具有真意的競爭優勢(優異差異化)的種類永遠光榮地存在。競爭優勢種類之正本清源論亦如其它的正學初露出21世紀之管理曦光;格物致知與實事求是的康莊正大之道正待吾儕共同舉步邁進。


七、 結語

觀念正確了才不至於誤人誤己與耽誤文明進化。任何人之思慮雲為應充滿自信與智慧;任何人不可未經縝密分析就把他人謬誤之言奉為圭臬;任何人亦不可將謬誤之論蠱惑大眾。讀者諸君還是相信自己的清明、知識、經驗、與判斷為宜。

優異差異化就是競爭優勢的別名。優異差異化的種類包括計量的差異化與定性的差異化;計量的差異化可再分出多種計量的差異化項目;定性的差異化可再分出多種定性的差異化項目。較高品質、較佳形象、與成本領導等等是非計量的(定性的)價值的表現,而較低成本、較快交貨、與較優惠價格等等是計量的(非定性的) 價值的表現。它們都同屬差異化家族,而它們分別代表不同的意義與價值。

正誤的知識經驗須研析,優質的管理文化要闡揚;已然的謬誤應予及早撥亂返正,始為當代與後代世人永久之福。為今之計無他,有識之士唯有幡然醒悟並痛改前非:低成本早應認祖歸宗,而且差異化家族長老早該把低成本找回納入差異化家族;昔日走偏的競爭優勢(優異差異化)的理論應予如上重新地創新,而其實務更應予重新推進。(完)



注1: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9B%BD%E7%89%B9%E8%89%B2%E7%9A%84%E7%A4%BE%E4%BC%9A%E4%B8%BB%E4%B9%89
注2:http://www.chinavalue.net/Group/Topic/31311/
注3:http://www.7139.com/cgrs/gyjj/200607/5208.html
注4:張戌誼、張殿文、盧智芳(2002)《郭台銘的鴻海帝國》臺北市: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

O’Shaughnessy, N.J. (1996) ‘Michael Porter's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visited’, Management Decision, Vol. 34, Issue 6.

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74) The New Grolier Webster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he English-Language Institute of America,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