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便於瞭解與解釋,競爭優勢可分為兩個層面:競爭優勢的實質與競爭優勢的形式(the substance and form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SAFOCA)。
一、 個人或組織各有不同的競爭優勢的「實質」:
士農工商個人的競爭優勢的實質、軍事競爭優勢的實質、產業競爭優勢的實質、地域競爭優勢的實質、以及國家競爭優勢的實質等等,皆是不同的競爭優勢的實質。
「軍事競爭優勢的實質」就是詐、變、精、准、快、好、奇、美、廉、安、以及爽。「產業競爭優勢的實質」就是信、變、精、准、快、好、奇、美、廉、安、以及爽。
「詐」乃是軍事競爭優勢的實質之首。「詐」是高明的騙術。在始計篇,孫子曰:「兵者,詭道也。」詭道的手段就是示形、用變、與出奇等等。
「信」乃是產業競爭優勢的實質之首。人言成「信」;若個人或組織無信,則其無立足之地。
「變」就是變來變去、忽左忽右、忽攻忽守、忽冷忽熱、忽起忽落、以及忽快忽慢等等。變的的手法就是詭詐之變、形勢之變、虛實之變、奇正之變、分合之變、多寡之變、攻守之變、緩急之變、以及勝敗之變等等。
「奇」就是新奇、稀少、創新、難模仿、難抄襲、以及專用性或專屬性(appropriability) 等等。
「爽」就是使其利益關係人皆痛快或滿意。「使其爽」是各種活動最重要與最高級的指導原則,更是各種競爭優勢最有用的實質。雖然有些利益關係人不多話,但是個人或組織應設法使他們很滿意才行。
個人或組織所提供的產品、服務、企業形象、以及/或者品牌名氣,能「使其利益關係人爽」就對了。「哇!」就是「使其爽」的讚歎聲與滿意聲;「唉!」就是「未使其爽」的抱怨聲與不滿聲。
「爽」到滿意的程度,就是指精細程度、準確程度、快速程度、好形程度、新奇程度、麗質程度、便宜程度、安全程度、柔軟程度、微笑程度、關心程度、便利程度、忍讓程度、深度、廣度、寬度、以及/或者韌度的程度。
滿意的程度可以是上述例舉的個別程度或綜合程度。例如,富豪(Volvo)汽車公司強調「安全耐用」,BMW汽車公司表現「超級功能」,聯邦快遞(Federal Express)保證「隔天送達」,以及可口可樂主張「讓地球上每個人一伸手就可取得可樂」等等,皆是使其利益關係人皆感痛快或滿意的程度。
「軍事競爭優勢的實質」起始於詐而終結於爽;然而,「產業競爭優勢的實質」起始於信而終結於爽。詐是魔鬼的騙術,信是人類的心術,而爽是上帝的仁術。
個人或組織有時是魔鬼的角色,有時是人的角色,而有時是上帝的角色。個人或組織常製造滿意、快樂、痛苦、與不滿意。
快樂與滿意是高尚典雅的字眼,而痛苦與不滿意才是令人擔憂的字彙。產業領導人與管理人要讓其企業的利益關係人都能快樂和滿意,而不要有任何的害怕與怨懟。例如,員工都樂在工作、顧客對產品或服務都表滿意而無訴怨、以及股東皆對投資報酬率感到爽快無比等等。
產業領導人要帶領部屬設法使其利益關係人獲得絕大化的滿意。產業領袖常言「信」,而不言「詐」。合乎理、情、與法的「詐」可對競爭者為之,但不可對競爭者與利益關係人說之。
利益關係人滿意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上帝的聲音;競爭者被詐騙所發出的害怕與怨懟的聲音,就是魔鬼的聲音。只有絕妙化的欺敵(競爭者)才有豐厚的戰利品;唯有絕大化的滿意才能得到利益關係人永久的忠誠與厚愛。
無酒不成宴,無愛不成歡,而無爽就不成競爭優勢;因此,個人或組織須以競爭優勢取信於社會大眾、得耍詐於競爭者、與應造爽於利益關係人,而後方可易於獲得生存、發展、成功、名望、財利、以及其他標的等等。
要言之,個人或組織若要領先群倫而成典範,則:(一)得耍詐使眾多競爭者一一咬牙切齒、落荒而逃、而不知所終,以及(二)應使利益關係人爽到忘掉他們是何許人也、不知今夕是何夕、以及莫名身在何處,直到他們每次清醒後,再次回到老地方來當老顧客或老朋友。
二、 個人或組織各有不同的競爭優勢的「形式」:
士農工商個人的競爭優勢的形式、軍事競爭優勢的形式、產業競爭優勢的形式、地域競爭優勢的形式、以及國家競爭優勢的形式等等,皆是不同的競爭優勢的形式。
「軍事競爭優勢的形式」有很多種樣貌,例如勝利較快、軍費較廉、以及利用間諜的成果較好等等。在作戰篇,孫子曰:「故兵貴勝,不貴久。」勝利較快可列為軍事競爭優勢的形式之首。
「產業競爭優勢的形式」也有很多種樣貌,例如品質較佳、成本較低、以及較具競爭的價格等等。
總而言之,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存在於各色各樣的競爭之中。例如,一道好菜的競爭優勢,必須是形色香味等四者俱全,且缺一不可,以滿足視覺、嗅覺、和味覺的享受;其表面上的色與形能夠先聲奪人,而實質上的香與味能夠沁入口鼻肺腑;終究,其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讓人爽快至極而永生難以忘懷。
三、結論
由以上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的闡釋得知:個人或組織首先務必要知道如何度勢、謀勢、導勢、乘勢、借勢、蓄勢、造勢、持勢、監勢、以及用勢等等;其次,其須以佇立於高度的氣勢,睥睨腳下的一切;再次,其須先造勢、聚氣、以大勢逼氣、以利誘人、並以害要脅;最後,其須以優勢或強勢之姿態來獲取成果。
「競爭優勢的實質與形式」之重要,眾所皆知;兩千五百多年前,孫子就最重視「勢(競爭優勢)」了,而其將於下文予以披露。
(以上多摘錄自許詩玉博士《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