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大象」與「管理的惡魔」如同日月互有升沉,亦如同星月互有消長。有時候,健壯有力的「管理的大象」可以把「管理的惡魔」一腳踩死。有時候,神出鬼沒的「管理的惡魔」可以把「管理的大象」弄得奄奄一息。這些光怪陸離的現象幾乎都會在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組織發生;因此,其值得各界人士(尤其是組織領導人與各級幹部)注意並杜漸防微。
一、管理的惡魔之一:組織政治
個人或組織在追求卓越的企業經營管理路途中,幾乎遲早一定會遇到「管理的惡魔」;在歐美國家,管理的惡魔就是「組織政治(organizational politics)」。管理的惡魔若出現在一個公司型態的組織時,那麼組織政治就被稱為「公司政治(company politics)」。「公司政治」也被稱之為「辦公室政治(office politics)」。在世界諸多地方,「辦公室政治」時有耳聞目見,其景象宛如波波後浪推前浪。
雖然清高人士不玩弄「組織政治」、「公司政治」、或「辦公室政治」,但是有時後「辦公室政治」會玩弄他們。高風亮節人士雖然不玩弄「辦公室政治」,但是必須知道玩者們怎麼操弄「辦公室政治」,甚至必須進一步告知其後起之秀,以增進免疫力或免遭池魚之殃(例如被犧牲當祭品)。這是本文的宗旨之一。
一般正人君子爭取名譽以及謀得利益,都要取之以道;英雄名士所要追求的就是萬古流方。「名利當計天下蒼生之名利而不謀一己之私」才是中華兒女的偉大情操與胸襟。
然而,有些人或被浮名昏頭,或被橫財熏心;於是一心拉幫結派,並一意打擊他人,以便坐收名利,即使遺臭萬年也毫不羞赧。個人貪得名利且無厭就是「組織政治」的淵藪。個人開始結黨營私就逐漸產生組織政治力,而變成「管理的惡魔」。
「管理的惡魔」是非正式組織的成員、也是搞組織政治的手腳。有的惡魔朝生暮死,有的惡魔韌命難歿;管理的惡魔的壽命長短與為惡程度要看在後臺稱腰的人士力量如何。如果老三靠老二勢力在拉幫結派並為非作歹,一旦被英明老大知道並糾正,那麼管理的惡魔就會收斂赤焰並銷聲匿跡。若老大被長期蒙蔽或無能管控時,那麼「管理的惡魔」就會張牙舞爪地為所欲為。
「管理的惡魔」可以小如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H1N1新流感、或其他致命的病毒,但其殺傷力甚為強大。「管理的惡魔」總是居心叵測而伺機打倒正派、公義、或賢德人士而分食利益或實現自我(ego),即使戕害利益關係人(顧客、供應商、債權人、員工、投資人、以及/或者其他有關的個體)也在所不惜。
金教授與謨玻格妮教授(Kim and Mauborgne)在其2005年所著《藍海策略(Blue Ocean Strategy) 一書中提到Knock over the political hurdle(注:Kim and Mauborgne, 2005:165);作者將這段「克服政治阻礙」翻譯如下:「年輕人和專業人士每次定能贏過資深人員與權謀不軌人士;此言可當真?此語當然不對。即使最佳與最聰明的人才,都經常被政治、詭計、與陰謀所吞噬。組織政治是在公司眾人生活中不可逃避的現實。縱然一個組織已經達到執行的末端點,仍會有勢力強大的既得利益者在那裏頑強抵制那些迫在眉睫的變革。當變革變得愈有可能時,則這些存在於公司內部與外部的有力反對者的爭吵的力量與聲音將會愈強烈,以保護其地位。他們的負隅頑抗可以嚴重損害甚至可使策略執行的步驟離軌出事。」
組織政治會造成骨牌傾倒的效應而使組織的管理失控;當「管理的失控」一直返回不了管理的正軌且每下愈況時,其終將造成「管理的死亡」。不論是「管理的失控」或「管理的死亡」,首當其衝的最大受害者是組織的成員;當然,其他的利益關係人也會遭受池魚之殃。因此,組織政治阻礙應以管理的「方略」與「方法」予以有效抑制或排除,以免氾濫成災。換言之,組織務必要有一頭腦好體健有力的「管理的大象」,俾于必要時抵抗「管理的惡魔」。
二、找到腦好體健的「管理的大象」
作者在前篇文章<管理的大象>提及:「管理本身就是一頭存在於人們心中或腦中的超級「大象」。……各派管理學說林立;每一派各有其論點。於是各色各樣的「管理的大象」就這樣在眾目睽睽之下出現了。」
也許有些人看過很多「管理的大象」;例如耳如扇子的大象、腿如樹幹的大象、以及/或者尾如蛇的大象。不正確「管理的大象」的認知使有些人「管理失控」,並使個人或組織受到傷害。
作者在前文所界定的「管理的定義」是一頭真正像樣的「管理的大象」的素描。這頭穠纖合度、健壯有力、與睿智靈動的「管理的大象」可以引領個人或組織成功地走上「管理的康莊大道」。
當讀者的腦海有了作者所提供的一頭英明睿智的「管理的大象」之後,若有機會再看到其他諸多各形各色的「管理的大象」時,那麼他就能以之立判「管理的大象」好壞了。否則,讀者非但無法提升自己的管理智慧,反而淪為隨著魔音起舞的「無腦蛇」而失去自我(ego)與自主(autonomy)。
作者在前文中曾強調:企業之各種管理各有其管理制度。「企業管理制度」包括其管理規則(含管理哲學與既定政策)、事務處理程式、作業步驟與流程、報表與單據、以及程式等等。企業管理制度也是一頭「管理的大象」;如果其少了管理規則(含管理哲學與既定政策)、事務處理程式、作業步驟與流程、報表與單據、或程式,那麼它就是殘障的管理的大象。只有穠纖合度、健壯有力、與睿智靈動的「管理的大象」能為組織體做有意義、富價值、與夠貢獻的大事。
一個健全的企業管理制度可包括高階管理(含經營管理哲學發展、組織發展、以及公司治理等等),財務管理制度、會計管理制度(含財務會計制度、成本會計制度、稅務會計制度、以及管理會計制度等)、人事管理制度(含公共關係、公司形象、與社會責任等事務等等)、總務管理制度、採購管理制度、驗收管理制度、倉儲管理制度、製造管理制度、品質管制制度、廠務管理制度、行銷管理制度(含產品品牌形象事務)、研究發展管理制度、資訊管理制度、知識管理制度、內部稽核管理制度、以及內部控制管理制度等等。
上述每個管理制度各有其重要功能,以資達績奪標與、重塑願景、並產生優質之企業文化。若在人事管理制度的管理規則內包含杜絕組織政治的管理理念、既定政策、與管理條款,加上適時妥當的宣揚,則其必能有效消弭公司政治亂象的發生。
尤其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事是:這頭英明睿智的「管理的大象」必須配備一套健全有效的會計管理制度(財務會計制度、成本會計制度、稅務會計制度、以及管理會計制度等),因為在上述各個管理制度中,唯有會計管理制度與以上其他各種管理制度在資料方面密切地一一相關。舉凡因組織各項資源之取得或與運用而與金錢之消長有關者,皆為會計管理之範圍。
「會計管理制度」是組織之財務狀況、經營結果、現金流量、以及各種經營管理資料等資訊管理的張本或重鎮。它是企業管理極為重要與不可或缺的關鍵部分。一個組織的會計管理制度相當於一輛汽車或一架飛機配備的各種量表儀器(如油量、速度、溫度、以及里程等等);若沒有它時,則組織必恒處於極度不安的狀態之中,而且難以運作。
例如A企業集團B臺灣公司原來也是從無中生有:首先,覓地建廠;其次,安裝生產設備與組訓人員等等;再次,Y總經理特意請Z經理為此公司妥適設計並實施會計管理制度。
B臺灣公司於建廠開工之後立即連年大賺錢。在短短五年的時間,該公司由當初發芽、茁長、到壯大已經儼然是個生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有機體。「人員鼎沸聲、工作鏗鏘聲、錢幣滾進聲、聲聲美妙得太悅耳;人盡其才事、物進貨出事、競爭優勢事、棒棒出擊真是賞心。」這樣的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B臺灣公司幾乎月月達績奪標;上自總經理,下至基層作業員,幾乎月月領額外的績效獎金。大家都能深切體會此種優質美妙的感覺:「眉開眼笑神色超新鮮,心花朵朵快樂無法掩;嘴巴張得大大合不攏,士氣自然如日在中天。」
該績效獎金可用於請妻小上飯館、積私房錢、或加入儲蓄性質的標會等等。在此提問:鴉片或宵夜怎樣會上癮?答案是天天按時吃;再提問:公司業績怎樣會上升?答案是創造並維持「競爭優勢」,達績奪標,並且幾乎月月發給獎金。
請世界上的管理大師與管理者特別注意:任何公司之所以能經常達績奪標並發給獎金,真正的關鍵在於「競爭優勢管理」。與其光談策略管理或目標管理,倒不如實施「競爭優勢管理」;制定正確策略以及達成預定目標皆為「競爭優勢管理」的模組之一。若個人或組織沒有競爭優勢,則其無法達績奪標。若只光談策略管理而不配備其他配套之管理戰術,那就只有坐而空言計謀並傷害組織體的行為能力而已。若只光談目標管理而不配備其他配套之管理道法,那就只有揠苗助長並傷害組織體的根本而已。
策略固然重要,但是一個個人或組織不能單靠策略而活,還有賴於其他多元的重要元素。個人或組織若沒有競爭優勢,則其原先所作之各種策略有些將變成如空中樓閣、如水中月、如鏡中花、或如江上清風。各種策略都是人造的,而且策略時常出錯,甚至錯得離譜;確有必要凡事得冠上「策略性」三個字而後已嗎?當策略出大錯時,策士如何把「策略性的某某事務」改口?當策略出巨錯時,原本強加在主體之上的「策略性」之偉大、莊嚴、神聖、或美妙等感覺何在?
為了每月有額外的獎金可繳會錢、積私房錢、以及/或者請妻小上飯館,B臺灣公司成員莫不上下一心一意,利用資源、發揮強點、改進缺點、適應環境、抓住機會、避開威脅、制定謀略、匯整計畫、貫徹執行、利用厚生、研發創新、追求卓越、創造優勢、並達績奪標,從而打遍業界無敵手!於是,這家公司趁戰勝之餘威從速規劃公司股票上市事宜。Y總經理亦請Z經理為此公司設計股務管理制度。
三、刺破公司政治的面紗
現在讓歲月回頭,且令往事再現。A企業集團B臺灣公司經營權在19X3年秋開始發生質變。昔日好景非但不在,反而一天天地每下愈況;誠然,歡言已不在而怨聲正載道!
19XE年春,B臺灣公司Z經理向Y總經理提出辭呈。數日後,B臺灣公司X董事長召見Z經理。無欲則剛,有誠則強;Z經理親口告訴他有關他自己不良於管理事務之主要緣由(the main reason-why of his poor management):「您是董事長,好比是一棵大樹的最大樹幹;基層領班好比是末端的小枝幹。在過去一年半的期間,您故意跳過Y總經理直接越級指揮基層的諸位領班。由於總經理、部門經理、以及課長們都被您一一架空了,所以公司普遍發生士氣低落與產銷不振等等亂象。您「越級直接指揮」的這種情形,宛如您在自己身體的大樹幹上自砍了好多刀,然後把這些小枝幹一一插入你本身的大樹幹之內;當然,這些小枝幹及其上的葉子非但不能存活,反而您這棵大樹幹卻活得萬分的痛苦。」
仔細聽罷上述鞭辟入裏之言,X董事長只得苦笑了幾下,以資化除其本身不善管理公司事務的尷尬。的確,上段這一語驚醒這位夢中人!除此人之外,大概在其一生之中沒其他人敢像這樣既理性地又感性地對他說出至中正公允與至真善美聖的話。
「逐級授權,分層負責」以及「權責相當」皆是「競爭優勢管理」中重要而不可破除的管理觀念與作為;然而,X董事長卻不諳管理而採用「越級指揮」與「越級報告」的方略與方法,以致鑄下其個人職業生涯的大錯。其目標也飛了!在管理之「學」與「術」上,他一下子踩空了的結果就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個人或組織都是活生生有機體,所以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後後、以及裏裏外外等的相關因素都會彼此互相影響而產生善果或惡果;若重大又明顯的不良管理的震央源起於新接手的高層時,則其對整個組織體的傷害最大,而且其療愈的資源花費(包含時間)最多。例如上述的小枝幹頓時失去中枝幹而被直接插入大樹幹之內;這些小枝幹及其上的葉子(指基層作業員)不僅無法良好地進行光合的生產作用,而且這棵大樹幹既汲不到光合作用的營養,也痛苦地緩緩流幹原有的汁液。
時光無情地飛逝;X董事長于19XF年秋離職。問蒼天無語,但看烏雲有淚。掌權大志未伸身先退,長使志士望天淚滿襟!X董事長等的「公司政治」的面紗從此卸下。新接任者以管理的「方略」與「方法」重振旗鼓,逐漸使公司恢復元氣,而「管理的大象」又蘇醒過來了。
四、諤諤管理之士宜從事優質之「競爭優勢管理」
人類社會組織之「管理的大象」與「管理的惡魔」之景象真像非洲的大草原。草原上日夜弱肉強食,草木同悲;幹季來時,萬物奄奄一息;雨季一到,萬物恢復生機;生物與植物自成食物煉。它們世世代代就這樣不知度過了多少悠悠的歲月,也不知尚能走過多少崎嶇不平的路。速度慢者被速度快者捕食;技藝低劣者被技藝高鈔快者擊敗。
人類不同非洲的大草原的野獸;吾人除了不能遺忘歷史,尚須記取歷史長河中斑斑血跡的教訓,更鬚髮展深層智慧以教化子民寧願作一頭英明能幹的「管理的大象」也不要成為一個虎視眈眈的「管理的惡魔」;從而使其更文明與更昌盛。這樣,吾人才沒白活,也才不會與草木同腐。
作為「管理的大象」,領導統禦者要以管理哲學開始信服組織成員、要創備管理環境使人樂業盡能、以及要分配資源使人利用厚生等等,一如作者在前文中所言明的那樣;天道自會酬勤。其若妄自菲薄而無法在管理方面知行合一與追求卓越時,那只有在悔恨中哀傷地送走其愛戀的夕陽!其不要在暗夜裏哭泣,更不要碰上「管理的惡魔」。
古今中外,「組織政治(管理的惡魔)」總想擺平管理的大象。「殷鑒不遠;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類似這些古諺語的生活智慧能夠逐漸轉化成為有志管理者「立德、立功、立言」的「贏典勝經」的管理哲學的成分。凡是想植基於「技術」而且走向成功的「管理」的人得先拿起苦工的精神,一敲一擊,並嚴防組織政治的侵門踏戶,最後才能享受偉人成就的快樂與光榮。
有志管理者也要貨比三家或更多家,看看那家提供的「管理的大象」比較完整無缺、穠纖合度、強壯有力、與睿智靈動。俗話說︰「情人眼裏出西施,麻子也會變酒窩。」有志管理者千萬不可驟然一見鍾情地認定耳如扇子的大象、腿如樹幹的大象、或者尾如蛇的大象就是其終其一生要抱殘守缺的「管理的大象」;否則,其肯定會像某些人不僅抱頭痛心而且抱憾終生。
總之,「明智的管理」能使相關之人、事、時、地、物、數、質、為何、與如何等諸多元素產生組織「管理的綜效」,而且迅速達績奪標、分享成果、並重塑願景;其次,「平庸的管理」亦能使組織「管理的失控」;最後,「愚蠢的管理」更能造成組織「管理的死亡」。普天之下的諤諤管理之士豈可不博學、多習、並謹慎從事優質之競爭優勢管理?餘言後述。
(以上多處摘錄自許詩玉博士《功成名就利厚優勢學》)